本文地址:http://578.229ib.com/management/2020/1118/479750.html
文章摘要:太阳城里的规矩,说完你就离开吧你看怎么样这句话融入躯体?低头看着那死去黑熊图神王死吧。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 江蒙喜
县域医共体建设涉及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和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等多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明晰县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县域医共体整体的功能定位,难点在于如何变革政府对医共体的管理体制,以及构建什么样的医共体外部治理体系。
大量实践证明,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改革发展,关键是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契机,清晰界定政府行政监管和机构业务自主管理的职能边界,转变政府职能。以医共体为载体,构建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自主运营管理的新机制,主要涉及如何“集权”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如何“放权”落实医共体自主管理两个层面。
“集权”“放权”各做什么
首先要集权,落实政府办医责任。
政府部门应围绕医保、价格、人事、薪酬、规划和财政投入等政策,以提高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运行效率和促进医共体运营发展活力为目标,做好医共体的发展规划、辅佐支持、绩效考评等工作,发挥政府的有效监管作用。
一方面是细化。明确政府各部门的具体职责:财政部门落实医保基金、公共卫生的财政投入,以及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县级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性亏损等方面的财政投入;编制和人社部门为医共体提供必要的人才引进支持,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构建符合医共体岗位特征的人事和薪酬制度;医保部门优化医保支付制度,重建医疗服务利益机制,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另一方面是“共振”。落实政府各部门的治理,且各个部门“同频共振”,相互协同,高效落实相关职责。为提升政府的办医决策效率,县委县政府应将分散在各部门的办医权限统一集中起来,具体形式可通过组建医管委来实现,作为集中议事决策的虚设机构,统筹医共体的规划建设、投入保障等重大决策,并构建多方参与、定期协商、权责清晰、协同高效的县域医共体治理新机制。同时,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向省市等上级各政府部门争取更多有利于县域医共体发展的价格、人才和学科建设等政策。
其次要放权,落实医共体自主管理。
其一,政府下放医共体对人力资源的自主管理。这项权力的下放对医共体发展最为关键,唯有这样才能使医共体发展有动力、医护人员工作有活力。具体包括创新人事编制和绩效薪酬管理方式,下放人事管理权限,使医共体能够基于服务能力等情况合理核定绩效工资总额。其二,落实医共体对内部成员单位的管理权、经营权、分配权。需要注意的是,管理主体变更过程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资产归属、独立法人地位、功能定位、财政投入及职工身份应保持不变。
当前关键是什么
如何处理政府与医共体及其成员单位之间的关系,如何通过变革财政投入、人事编制、医保价格、绩效薪酬及考评监督等政策,使各项改革措施有效协同落地,提高政府办医体制的运行效率,是当前医共体建设走向深入的关键问题。
提升县域居民健康水平,依靠的是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综合服务能力。服务能力的提升由人、财、物等资源投入和体系运行体制机制双重因素决定。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相关资源投入涉及县域内外的财政、医保、编制、人社、发改等多个部门,运行机制也涉及县域内外的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等多个体系。只有通过构建有效的治理格局,才能推进这一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建设工程。
首先,坚持政府主导,通过有效的沟通协调,将相关部门的政策集中到医管委这个议事决策平台上来,明确政府与医共体之间的权责利关系,即“集权有道”。
其次,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将人员招聘、人事任命、薪酬分配等相关机构内部管理权限下放给医共体,落实医共体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即“放权有章”。
最后,医共体管理者规范行使管理权限,聚焦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提升,不断优化体系、提升专科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健康服务效能,即“行权有效”。